當前位置:首頁 > 技術文章
7-25
沙土地“少吃多餐”沙土保肥能力差,養分易流失,但沙土有良好的通透性能,供肥好,施肥后見效快,肥勁猛卻短,沒后勁,“發小苗不發老苗”。沙土施用化肥應“少吃多餐”,分次少量施用,或與有機肥配合施用。粘土地粘土保肥性能強,養分不易流失,但施肥后肥效慢,肥勁兒長,土壤緊實,通透性差,作物生根也難,“發老苗不發小苗”。施肥注意磷肥、鉀肥集中施用,氮素控制總量,防止貪青晚熟。旱地旱地土壤水分供應不足,阻礙養分在土壤溶液中向根表面遷移,影響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利用。施肥原則是應適量增施有機肥,...
7-25
BB肥行業是化肥生產、銷售和農業生產達到較高水平后才得以實現的產肥、用肥方式,它可以降低化肥分配、銷售費用,是平衡施肥的*選擇。但在BB肥的生產、標準制訂、銷售推廣等系列環節仍然存在一些認識誤區,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:質量認識誤區:BB肥是平衡施肥的載體,BB肥的質量是關系到BB肥能否推廣的關鍵,但對BB肥的質量認識仍存在“七重七輕”的問題。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,使BB肥的優點、特長沒有充分發揮出來。標準制訂的誤區:國家標準是執法的依據,現有的復混肥國家標準卻規定不得在包裝物上標...
7-24
2008年7月14-15日,全國農技中心在鄭州市組織全國20個玉米生產省(市、區)的測報技術人員,對2008年玉米中后期病蟲害發生趨勢進行了會商。根據目前玉米病蟲害發生基數、玉米品種抗病蟲性布局和種植情況,結合7-8月份氣候趨勢預測等因素綜合分析,預計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蟲害總體為偏重(4級)發生,全國發生面積約6億畝;其中玉米螟、粘蟲、蚜蟲、土蝗、葉螨、雙斑螢葉甲等蟲害發生4億畝,大小斑病、絲黑穗病、褐斑病等病害發生2億畝,病害發生為害明顯重于上年和前幾年。一、發生趨勢(一)蟲...
7-24
2008年7月14-15日,全國農技中心在河南省召開了秋季農作物主要病蟲發生趨勢會商會。根據目前棉花病蟲害發生基數、棉花長勢、品種抗病蟲性布局和氣象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預測,預計今年棉花中后期主要病蟲總體為中等(3級)發生,發生面積達3.1億畝次;其中棉鈴蟲、棉蚜、棉葉螨、煙粉虱等蟲害發生2.6億畝次,枯萎病、鈴病等病害發生0.5億畝,棉盲蝽、枯萎病等喜濕病蟲重于上年。一、發生趨勢1.棉鈴蟲:第三代棉鈴蟲在山東大部大發生(5級),山東西南部、河北南部、河南北部偏重(4級)發生,...
7-22
7月葡萄處于果實膨大期,這一個月是獲得高產的關鍵期,必須切實抓好肥水管理工作。及時施肥補充養分一般于葡萄著色初期追肥1次,以磷、鉀肥為主,可選用硫酸鉀復合肥。也可以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,結合防治病蟲害噴施葉面肥,增加葉片和果實營養,可用0.5%~1%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連噴2~3次。為增強葡萄的耐貯性,在7月連續噴施2次鈣素葉面肥,如翠康鈣寶1000~1200倍液,可以明顯提高葡萄中鈣的含量,從而提高葡萄品質,增強耐貯性,同時還可預防葡萄裂果。加強水分管理為了提高葡萄品質,7月要嚴...
7-22
防止倒伏,首先要注意適當加深耕層。深耕能促進玉米根系發育,促使根數增加,且入土加深,植株的整個補網倒伏程度也會有所減輕。其次是及時中耕培土。玉米中耕培土可使根系發達,特別是拔節期以后的培土,能使玉米產生出大量的支持根。再次是合理的肥水管理。苗期一般不應澆水,也不應施肥,使地面上部節間縮短,根系入土深而廣。拔節后的灌水,一次灌水量不宜過大,防止在過濕、高溫、多肥的情況下引起徒長,實行合理密植。通常豎葉型品種畝留苗4500株左右,平展型品種3500株左右,通過適當密植或采用寬窄行...
7-22
危害晚稻螟蟲,即農民朋友所說的“鉆心蟲”,主要是二化螟,其次是三化螟。為了提高防治效果,要抓住關鍵時期,擊中螟蟲“要害”。抓住危險生育期防治三化螟三化螟蟻螟孵出后在本株上爬行分散,或沿葉片向莖基部爬行,咬孔蛀入稻莖;或爬至葉尖后吐絲下垂,隨風飄蕩到鄰近稻株;或落到水面上再游到稻株上,咬孔蛀入。蟻螟從孵出到蛀入僅需29~40分鐘。蟻螟的蛀入、存活和為害,與水稻生育期關系密切。秧苗期因秧苗葉鞘包裹緊,葉脈間距小于蟻螟的頭寬,必須咬破維管束組織才能蛀入,因此難度大,侵入率低;拔節期...